189-2418-7725

您现在的位置是:广州刑事辩护谢俊律师网>侵犯财产罪>正文

如何定性贷款后转让抵押物的行为?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时间:2017-05-15

  如何定性贷款后转让抵押物的行为?贷款后转让抵押物应该构成贷款诈骗罪,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案情简介】

  2013年6月30日,被告于某、刘某以购货缺乏资金为由,向广东江门某银行提出65万元的贷款申请,承诺以名下所有的位于江门市某区的一处商品房用作贷款抵押,双方于2013年9月15日签订抵押合同书,同年9月26日原告广东江门某银行转账65万元到两被告人指定账户。

  同年7月29日,两被告人又与案外人吴某签订租房协议,将其已抵押给银行的上述房产承租给吴某,租期20年,租金30万元,双方约定由吴某先支付30000元,余款在合同签订后一个月内转付到于某在江门银行的存折账号。吴某于同年8月8日将余款全部转至于某账户。

  被告于某、刘某借款后,只向银行支付了三个月的贷款利息,贷款到期后,共欠下原告借款本金、利息近80万元。

  【意见分歧】

  一种意见认为:本案不符合刑法规定贷款诈骗犯罪情形前四种情形的任一种,第五种情形没有明确的法律适用范围,依据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刑法原则,亦不成立犯罪。

  另一种意见认为:两被告的行为构成贷款诈骗罪,两被告人用不符合条件的房屋来抵押贷款,通过出租房屋的形式规避法律,导致银行不能通过处置抵押物实现债权,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五款规定的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情形,且数额巨大,均已构成贷款诈骗。

  【律师评析】

  两被告人的行为应以构成贷款诈骗论处。

  第一,从被告实施犯罪的时间上分析,被告于某、刘某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同时,又着手与他人就已承诺抵押给银行的房子承租给第三方,并以一次性付清房租的方式结算,从而达到逃避银行审查的意图,存在犯罪的主观故意。客观上,根据买卖不破租赁的民法原则,致使银行在被告无法履行借款合同时,也不能通过处置抵押房产实现债权利益的结果。

  第二,被告提交的贷款资料明显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被告贷款理由是虚构的,经核查贷款前后两被告人从未购买任何车辆;且两被告人在房屋权属承诺书中没有说明房屋出租或将要出租的事实。综上所述,两被告人通过租赁的形式规避法律,用不符合条件的房屋抵押贷款,最终导致国有资产损失,已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五款规定的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且数额巨大,其行为均已涉嫌贷款诈骗。

  第三,从行为的危害性分析,两被告人的行为已经严重破坏了我国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综述,两被告的行为已触犯我国刑律,应以贷款诈骗罪论处。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三条【贷款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添加微信×

扫描添加微信